![]() |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师英文名称:Gongmin
职称:教授
博士生导师
性别:男
毕业院校:北京科技大学
学历:研究生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
电子邮箱:
-
获1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⑴.基于第二临空面形成时间的楔形掏槽起爆段别设计方法, ZL201711071781.3;
⑵.基于多孔微差爆破振动合成计算的隧道掏槽药量设计方法, ZL201711071429.X;
⑶.一种针对建构筑物不同振速要求的隧道爆破药量计算方法, ZL201610350466.3
⑷.一种城区隧道爆破设计药量的安全施工区间确定方法, ZL201610350097.8;
⑸.以普通非电雷管实现隧道爆破低振速精确要求的施工方法,
ZL201711071789.X;
⑹.一种基于数码电子雷管起爆的隧道爆破参数设计方法, ZL20202010027653.4;
⑺.基于全电脑凿岩台车工作空间的周边孔位姿参数确定方法, ZL202010013306.6;
⑻.一种钻孔自动定位凿岩台车的双钻臂车体定位方法, ZL201810129566.2;
⑼.一种确保数码雷管-导爆管雷管混合起爆网络安全的延时设计方法, ZL20202010018677.0;
⑽.基于爆源近区不同炮孔微差爆破振动合成的爆破参数确定方法, ZL202010064260.0;
⑾.一种保护隧道超小净距中夹岩柱的精准爆破方法, ZL202010003997.1;
⑿. 一种基于电子雷管实现400m2以上大断面隧道爆破开挖方法, ZL202010003859.3;
-
近年来在国内外发表论文70余篇,EI、SCI收录60篇,合著专著一部。
代表性论文:
1. Wu H, Gong M, Cao Z, Wu X, Li S, Meng X. In-situ high-speed 3D-DIC experiment on blast-induced second free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at initial stage of cut blasting in a tunnel[J]. 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23, 142: 105392.
2. Wu H, Gong M, Yang R, Wu X, Liu X. Double-face intelligent hole position planning method for precision blasting in roadways using a computer-controlled drill jumbo[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 2023, 30(6): 1025–1037.
3. Xiaodong Wu, Min Gong, Haojun Wu, Guangfeng Hu, Sijie Wang. Vibration Reduction Technology and the Mechanisms of Surrounding Rock Damage from Blasting in Neighborhood Tunnels with Small Clearanc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33(5):625-637.
4.龚敏,曹贞洋,石发才等.双临空面条件下隧道爆破近区振动波形构造与应用[J].振动与冲击,2022,41(01):52-59
5. Xiaodong Wu, Min Gong, Haojun Wu, Xiangyu Liu. Parameter calculation of the initiating circuit with mixed use of nonel detonators and electronic detonators in tunnel controlled-blasting [J].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 2021, 113: 103975.
6.龚敏,吴昊骏.隧道爆破现场高速图像采集与精确控制爆破参数研究[J].爆炸与冲击,2019,39(05):3-12.
7.刘翔宇,龚敏,吴昊骏等.自由面变化条件下隧道电子雷管爆破参数确定方法[J].爆炸与冲击,2021,41(10):153-165.
8.吴昊骏,龚敏.基于双侧钻臂位姿协同约束的凿岩台车车体定位方法[J].煤炭学报,2019,44(02):647-654.
9.龚敏,赵振振,吴昊骏等.针对建筑物不同振速要求的隧道爆破药量计算方法[J].煤炭学报,2016,41(07):1747-1754.
10.龚敏,邱燚可可,李永强等,定制雷管微差时间实测与识别法在城市隧道爆破设计中的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34(06):1179-1187.
-
一.代表性科研项目
主持和参与国家纵向、横向课题60余项,近五年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30余项科研项目工作;其中典型项目如下:
1.负责4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993~2002):在爆破主应力分离与全场定量求解、实际工程材料模型爆破应力波传播量化研究、云纹干涉与全息动光弹混合法应用于爆破模型分析、延长药包三维实验模型研究取得重要成果。
2.主持和参加15项采矿爆破科研项目(1992~2023,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11项,参与4项):
①金属矿开采及台阶爆破国家级项目4项:参加国家科技攻关项目3项和国防科技重大预研项目1项:高台阶靠帮—减震爆破技术(1992~1997)、深井厚大矿体强化开采工艺技术(1996~2000),以及条形药包最佳空腔比和端头效应的理论及其应用(1998~2000)、冶金部重点科技项目“平行密集束状孔爆破参数的实验研究”(1997~1999);
②多类型岩种随钻识别与露天台阶精准爆破技术研究(2022-2024年,项目负责人)
③巷道和立井快速掘进科研课题3项(2013~2022,均为项目负责人),针对煤矿岩巷装备配套及掘进新工艺现状,进行巷道和井筒中深孔爆破关键技术研究,取得良好效果;
④煤矿灾害治理研究领域(2002~2012),利用深孔控制爆破提高瓦斯抽放率、消除突出危险,作为7个科研项目负责人经10余年研究,先后在国内26个大型煤矿应用,取得巨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3.露天硐室爆破研究(2002~2003,课题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
承担首钢1301吨硐室爆破(技术负责人)及后续2003年第二个硐室爆破科研工作(项目负责人),成果曾在多家媒体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
4.隧道和地下空间精准开挖技术研究(2013~,主持8项,课题负责人):
①城市密集建筑群下浅埋隧道精确爆破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2013~)、以项目负责人身份完成省部级重点开发项目1项、厅局级重大项目3项,开发出有严密理论支撑的城市隧道精准控制爆破技术体系。
②主持“城市环境下精确定量化控制隧道爆破系统技术集成”课题(2017-2018),建立了基于延时干扰降振原理的电子雷管隧道爆破参数计算方法;
③隧道微震控制爆破技术:主持“深圳莲塘隧道超大断面与小净距安全爆破技术研究”课题(2018-2019),在世界最大断面430m2公路隧道精准爆破、超小净距微震控制技术上做出多项技术创新。大断面围岩损伤减少近50%;在中夹岩柱宽0.5m的超小净距隧道爆破施工中,创造爆源振速仅2.89cm/s的纪录;
④主持两项地下超大断面洞室开挖课题:“核设施退役及放射性废物岩洞爆破技术方案研究”(2020-2021)、“滨海环境地下大型战略洞库工程爆破震动关键技术研究”(2022-2024)
5.矿山掘进机械化与掘进爆破智能化研究(4项科研项目,均为项目负责人)
①主持国家十四五重大专项子课题 “深部地层岩石智能识别方法”(2021YFB3401501,2022-2024年)研究,目前进展顺利;
②主持“凿岩钻车自动定位炮孔技术开发及应用”课题(2014~2016年)、“凿岩台车钻凿炮孔智能化技术开发”课题(2020~2023年),开发5关节钻臂按程序自动定位智能控制系统,用于炮孔钻凿时按设计图自动定位,首次在国内井下巷道实现基于钻车智能定位的爆破工业性试验。
③主持“基于实际施工隧道的爆破参数智能设计技术”(2022-2024年)课题,开发基于电脑凿岩台车和电子雷管起爆的隧道爆破精准智能设计技术。
二.论文专著
在国内外发表爆破论文70余篇,被SCI、EI收录60余篇,合著专著一部《露天矿山台阶中深孔爆破开采技术》;
三.科技成果获奖
获北京市、四川省等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其中4项均排名第1、2)、省部级二等奖6项,作为创新集体人员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大奖1项。
-
1.地下空间精准开挖理论与工程应用;
2.岩土工程安全技术;
3.掘进智能化与岩随钻识别技术;
4.工程爆破理论与技术;
- 暂无内容
- 暂无内容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