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志安

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师英文名称:Huzhian

职称:讲师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化学与生物工程学院

电子邮箱:

联系方式:zhianhu@ustb.edu.cn

当前位置: 中文主页 >> 科学研究
  • 长期从事单细胞免疫标记技术及新型基因编辑系统的研究,聚焦于核酸工程与分子生物学在生命健康领域的交叉应用。研究紧密围绕国家在生命科学与精准医疗方向的战略需求,面向单细胞水平高通量检测、早期诊断等关键技术瓶颈,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分析检测工具。近年来,围绕“核酸功能分子构建”“精准分子标记”“高效可控基因编辑”等方向持续开展创新性研究,在基础理论探索与应用技术转化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果。
    一、研究现状与主要科研进展
    质谱流式细胞仪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单细胞高维分析平台,融合了质谱高灵敏、高通量优势与流式细胞检测的单细胞分辨率,在肿瘤免疫、免疫治疗反应评估等领域展现出广泛前景。但目前其配套核心试剂严重依赖进口,尤其是金属标记探针技术受国外专利体系严格限制,且灵敏度与多重性仍是制约其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此问题,提出以核酸为骨架、稀土元素为信号源的“化学修饰核苷酸元素标签”策略,成功构建出负载数百个金属离子的多功能核酸标记探针,并通过PCR技术高效合成,实现了标签可规模制备与高水溶性。该策略将质谱流式标签的灵敏度提高了2个数量级,极大拓展了其在临床检测中的应用边界。相关成果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并进入产业孵化阶段,计划实现对进口试剂的替代。
    在基础研究方面,首次报道了髓过氧化物酶(MPO)对磷硫酰化(phosphorothioate, PT)修饰DNA的位点特异性剪切作用,揭示了该天然酶对核酸构象的识别与解构机制,并开发出一类全新的DNA剪切与激活平台。基于该机制,成功实现了在单细胞中氧化应激信号通路的精准动态成像,为细胞稳态调控及疾病机制研究提供了全新工具。该成果发表于《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被评审专家高度评价为“为研究可控DNA分子机器与活性氧调控提供了新方向”。此外,还聚焦于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时空精准控制问题,提出了以多种调控Cas酶活性的新策略,开发了多种可响应生物分子(如小分子代谢物、RNA修饰等)刺激的CRISPR-Cas基因编辑系统,实现了在体内外环境下的编辑精准触发与可逆控制。该工作拓展了CRISPR系统在复杂环境中应用的广度,尤其在癌症治疗中具有潜在的靶向调控优势。相关成果发表于《Nucleic Acids Research》《Chemical Science》等期刊,并被多家国际课题组在综述中引用,彰显了该方向的国际影响力。
    二、科研产出与成果转化
    截至目前,已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Chemical Science》《Analytical Chemistry》《ACS Nano》等国际权威期刊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多篇为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总引用数持续增长,H指数逐年上升。围绕标记探针、CRISPR系统、单细胞分析技术等方向,已申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同时,作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任务负责人,承担重要科研模块的组织与实施工作,项目聚焦多维细胞分析新技术平台建设与应用示范,具有显著的前瞻性与推广性。作为负责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支持,并参与多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科研能力与项目管理能力均获得同行认可。

  • 暂无内容
  • 暂无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