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孔德彬,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流体渗流理论及工程应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CCUS)、地质能源开发理论与技术。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企事业横向课题13项,年均科研经费超100万。以第一/通讯作者在Energy、Phys. Fluids、J. Petrol. Sci. Eng.等国际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16篇,获授权发明专利26件(其中美国发明专利6件)、省部级一等奖3项。兼任北京能源与环境学会京津冀专家委员会委员,Adv. Geo-Energy Res.、《油气藏评价与开发》、Subsurface Exploration and Exploitation青年编委,Front. Energy Res.、Processes客座主编。
常年招收免试保送研究生,理工科专业不限。热烈欢迎具有求实创新和刻苦钻研精神的同学加入课题组,为研究生提供各类国内外学术和技术交流机会。团队为有深造意愿并且表现优异的研究生推荐清华、北大、中国石油大学、Stanford、UT-Asutin等国内外顶尖高校深造机会。根据实际课题安排,研究生的研究方向主要为:流体渗流理论及工程应用、二氧化碳地质封存与利用(CCUS)、地质能源开发理论与技术。
所在渗流力学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为渗流力学专家朱维耀教授。团队依托应用力学研究所、金属矿山高效开采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钢铁工业碳中和教育部工程中心,实验室平台拥有多尺度多相流动力学实验系统、大尺度岩心多相渗流的流固耦合在线监测系统、光学-纳米界面力检测仪、多相多尺度纳微流控系统、显微粒子成像测速系统等全套流体渗流测试系统。自主研发与国外引进相结合,搭建了纳米力学测试平台,建立了纳微米尺度流固界面作用的表征技术;搭建了集“设计-制作-实验”为一体的纳米级原位流体相态及流动模拟平台,突破了纳-微尺度微观芯片制作技术和高温高压纳/微相态及流动模拟实验技术,能够开展微尺度流动显示及速度测量和微观渗流模拟实验。
团队的特点在于与工业界保持了紧密结合,研究生可参与相关工业项目各个环节,并可到企业实地掌握现场一手信息,许多研究生毕业后进入能源环境企业核心研发部门。团队具有完善的科研实验条件、科研技术积累和充足的科研经费可用于研究生培养。同时,将按照相关规定提供有竞争力的生活补助及科研奖励。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
团队名称:渗流力学创新团队
团队介绍:团队学术带头人:朱维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