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信息Personal Information
教师英文名称:David Hong
职称: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毕业院校:北京理工大学
学科:车辆工程
学历:博士研究生毕业
学位:博士
所在单位:机械工程学院
电子邮箱:
办公地点:土环楼1110
其他联系方式Other Contact Information
邮编 :
通讯/办公地址 :
邮箱 :
个人简介Personal Profile
洪吉超,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副教授及车辆工程系副主任,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2020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专攻新能源动力储能系统集成设计、大数据分析应用与全寿命周期智能安全管理。近五年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被引超2500次,H指数24),包括5篇ESI高被引论文和2篇《机械工程学报》2022年度最受关注论文,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出版2部专著,入选2023、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参与制定3项国家/行业标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佛山市科技创新产学研项目、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汽车零部件先进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载运工具与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北京科技大学青年教师学科交叉项目(包括滚动支持)、军工及校企合作等项目20余项,荣获2023年北京市科技新星-创新新星;作为技术骨干参与多项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北京市科委专项计划等项目研究。近五年来发表SCI/EI论文100余篇(H指数24,5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出版专著2部,入选2023、2024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作为单位第一参与人参编国家/行业标准3项。荣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奖一等奖、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产学研合作创新奖(个人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优秀博士论文、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能源与环境青年先锋”、第二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优胜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2023年会优秀青年论文奖等荣誉。其研究成果已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服务于多家车企及百万级新能源车辆,效益显著。在国内外会议做主旨演讲十余次,受多家媒体专访。
兼任北京理工大学深圳汽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中国能源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IEEE会员和IEEE PES中国区电动汽车技术委员会动力电池技术分委会理事、海南省检测认证学会监事、广东省佛山市青年科学家协会理事、电工技术学会-科普传播专家、Viser专家库(VE)机械工程专业委员会、中国氢能燃料电池百人会会员,以及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颗粒学会、中国公路学会等学会会员。担任SEGRE2024(智能电气、电网和可再生能源国际会议)分论坛主席、ICTIS 2021(国际交通信息与安全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分会场主席、CEVVE 2023(国际电动汽车和车辆工程会议)技术委员会委员、EVS 34(第34届世界电动汽车大会)分会场主席等职务。担任《机械工程学报》、《Energy Reviews》、《重庆理工学报(自然科学版)》、《Chian》、《Energy Reviews》等期刊首届青年编委以及《工程科学学报》青年编委,兼任100余个SCI/EI期刊审稿专家。
参与荣获北科大第31届本科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北科大第1届研究生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多次荣获校级、院级“优秀本科生导师”,担任贝壳湾“双创导师”和北科大鼎驰大学生电动方程式赛车队指导老师。指导学生荣获国家级、省部级、校级等学术与创新创业奖项30余项,包括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三等奖、全国“数字汽车”大赛创业组一等奖和创新组一等奖、“挑战杯”首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主赛道金奖、“挑战杯·揭榜挂帅”国家级三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北京赛区三等奖、北京科技大学摇篮杯特等奖、SRTP项目校级一等奖等。近两年指导研究生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5人次、麦克恒通奖学金2人次、荣获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2人次等荣誉。
团队成员Research Group
团队名称:先进新能源智能管理研究团队
团队介绍:北京科技大学先进新能源智能管理研究团队主要研究方向为新能源动力与储能系统集成设计、大数据分析应用与智能安全管理。团队致力于解决行业“卡脖子”技术难题,研发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先进智能电池设计及集成技术,构建了大数据驱动的动力与储能电池全生命周期安全风险分级评估体系,功能覆盖状态监控、存储优化、安全评估、故障诊断、风险预警和寿命预测,显著提升了动力与储能电池系统智能安全运维效率。目前已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60余项,出版专著2部,荣获多项行业学会科技奖项。相关研究的学术及工程应用价值得到本领域内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关注与肯定,部分研究成果已经在新能源汽车国家监管平台及多家行业知名企业成功应用多年,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团队与国内新能源研究顶尖学府及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研究关系。